熊遠帆
“總要去趟長沙吧,吹吹湘江的晚風,嘗一嘗茶顏悅色,逛逛黃興路步行街,感受一下IFS的人流。”
近年來,“去長沙”頻頻成為網絡的熱搜。
劃城而過的湘江,奔流不息,激起的陣陣漣漪日夜不停地歡唱著關于這座城市詩和遠方的歌謠。
歌謠里,既有千年歷史的厚重積淀也有青春向上的活力,既有山水洲城的鐘靈毓秀,也有城市升騰的煙火氣。
十年,也如同一個歷史取景框,留下長沙小程序開發大概費用了長沙文旅的諸多景致。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邁上新臺階,書寫“詩與遠方”奔向“星辰大海”。
發展成果共享,千年城市文脈煥發勃勃生機
每到周末,位于望城區丁字灣街道的茶園子鄉村書吧總是人氣熱絡,這里也是長沙圖書館望城區流通服務站。
品一杯咖啡,伴著窗外一派稻田鄉野的意趣,成為鄉村讀書的好去處,也成為城市人周末的游玩地。
這是一座城市最動人的地方。
文旅發展一端連接著經濟社會發展,一端連接著人民美好生活。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可以讓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對人才、項目、產業形成最直接的吸附力。
作為全國首批六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示范地區之一,也是湖南省首個文化小康城市,長沙公共文化建設全國領先,設施體系日益完善。
“三館一廳”(圖書館、博物館、規劃館、音樂廳),在湘江與瀏陽河交界的三角洲處樹立起城市文化的“精神燈塔”……
如同盛開的“芙蓉花”般的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成為長沙人的“城市客廳”……
十年來,長沙對公共文化設施補短板強弱項——
新建了長沙非遺展示館、長沙戲劇藝術中心、水稻博物館,銅官窯、炭河里考古遺址公園及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文體中心,芙蓉區圖書館、文化館,岳麓區圖書館、文化館等重點文化設施;
展開全文
新華聯銅官窯古鎮景區。(長沙市望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建成超過國家標準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7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100個。建成圖書館分館150個、地鐵自助圖書館15個、流通服務點93個、24小時街區自助閱覽室27個,文化館分館50個。
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建設了“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86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扶持民辦博物館17家、實體書店80家、非遺傳習所14家,組建了“長沙人藝”系列民辦公助高水平文藝團體,打造李自健美術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等一批民辦場館成為網紅打卡地、文化新地標。
文化場館的大規模興建,以及覆蓋城鄉、互聯互通的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打通了文化服務的“最后一指尖”,讓長沙的公共文化服務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據點,利用這些據點,文化開始浸潤城市的各個角落——
近年來,長沙推進公共文化“五送五進”活動,年均送戲1200多場、送圖書20萬冊、送展覽100次、送講座200場。面向不同群體開展“夜游博物館”“讀演俱樂部”“創客空間”“愛樂沙龍”等體驗式、互動式公共閱讀和藝術普及活動,全市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年接待觀眾超過2000萬人次。
長沙濱江文化園。(長沙市文旅廣電局供圖)
組建全民藝術普及聯盟,建立藝術培訓社區分校15所,將說唱街舞、小劇場話劇等文化形式納入服務范圍,惠及20余萬人。常年舉辦“歡樂瀟湘”“百姓大舞臺·有藝你就來”大型群眾文藝匯演,全市2000多支群眾文藝團隊年均舉辦各類活動800余場,10萬多名群眾參與其中,“群文湘軍”享譽全國。
發動社會力量,整合講堂資源、劇院載體、館舍陣地,每年推出各類講座及社會教育活動1000次、演出1000場、展覽100次,參與人數逾4000萬,群眾成為公共文化的主角。
十年間,長沙藝術創作也取得新突破。湘劇《田老大》榮獲文化部劇本扶持工程,花鼓戲《花豬司令》榮獲文旅部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扶持工程,《耀邦回鄉》《護國》《紅于二月花》《望母臺》《田老大》等31個項目入圍國家藝術基金,完成全國巡演近200場。民族歌劇《半條紅軍被》榮獲“2020—2021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扶持項目,入選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展演劇目,為城市文化貢獻更多藝術精品。
民族歌劇《半條紅軍被》劇照。(長沙市文旅廣電局供圖)
自主打造了杜鵑花藝術節、長沙國際音樂藝術季、湘江國際音樂藝術季、“藝術長沙”雙年展、長株潭大學生音樂節、岳麓山青年戲劇節等眾多文化節會,讓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文藝愛好者紛至沓來。杜鵑花藝術節作為長沙市本級最大的藝術節會品牌,至今已連續舉辦19屆。實施已3年的杜鵑花人才工程,調動了長沙市專業藝術人才苦練業務的積極性,一批優秀青年戲曲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老中青藝術人才梯隊。9月15日以來,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一改十幾年來文化惠民演出舊模式,在抖音平臺開通官方賬號“長沙花鼓戲”,正式進入網絡直播時代, 前3場累計觀看人數就達567萬人次。此后,觀看人數穩定在50萬以上,超過了99%的戲曲類主播。
十年間,長沙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堅持統籌謀劃、應保盡保,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式將保護傳承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讓歷史文化遺存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目前,長沙有不可移動文物2413處、博物館42家、國有館藏文物30余萬件,非遺項目1366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64人。先后對白果園、潮宗街等14處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街巷)實施有機更新,保護修繕80余處文物或歷史建筑,建成歷史步道約70公里。開展文物認定和登錄,建立了文物資源數據庫,在全國率先探索文物安全管理新模式。建成并開放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銅官窯考古遺址公園、瀏陽蒼坊旅游區、長沙市非遺展示館等,推進漢國王陵考古遺址公園、賈誼故居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留住城市的“根”與“魂”。
高標準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極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在針對城市治理能力和社會服務的21滿意度指標中,長沙在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排名全國第一。
以文塑城,長沙正塑造出一座城市的內涵與品質,而文化成果的共享,也讓長沙的千年城市文脈煥發勃勃生機。
創新提檔升級, 文旅產業新畫卷徐徐展開
2017年以前,瀏陽河彎過的鴨子鋪,還只是長沙市內的一塊荒地。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座全國知名的文化園區——馬欄山視頻文化產業園。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馬欄山并發表重要講話,為長沙文創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北有中關村,南有馬欄山。”2021年,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新增注冊落戶805家企業,企業總量超3600家,實現企業營收500億元,同比增長25%,相比建園之初增長168億元。
作為中國最具文化創意的媒體藝術代表城市之一,長沙堅持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品牌創建,加大對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快打造“國際文化創意中心”。
從獲評“東亞文化之都”,到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首個摘得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桂冠的城市,長沙緊密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文化“走出去”戰略,加快文化“走出去”。
近年來,“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中國——東盟文化旅游活動周、2022東亞文化之都·中國長沙文化活動周等1000多場國際交流活動先后在長沙舉行,在國際文化舞臺發出“長沙聲音”。
長沙還先后獲評首批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文化出口基地。60家企業、11個項目先后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4個項目入選“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2021年全市出口文化產品193.8億元,增長39%;進口文化產品3.2億元,增長257.23%;進出口額為2780.3億元,同比增長18.2%,文化產品進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量的7.1%。
近年來,長沙引進和培育有影響力的文旅品牌,通過文化挖掘、主題設置、跨界融合等方式,不斷豐富文旅發展的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提升長沙文旅產業整體競爭力。
2020年7月,湖南湘江新區一個過去因為生產水泥而形成的巨大礦坑,成為全網爆紅的網紅打卡地。
湘江歡樂城。(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供圖)
近年來,像湘江歡樂城這樣的地標性文旅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長沙崛起,從炭河古城、銅官窯古鎮,到華誼兄弟電影小鎮、長沙方特,重大文旅項目提升了文旅產業的想象空間。
長沙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長沙市建設國際文化創意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關于推進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綜合性政策文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引導資金1.2億元、文化和旅游消費專項1億元,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專項支出12.4億元,同比增長7.6%。
在持續發展中,長沙市培育形成了旅游休閑、演藝娛樂、影視傳媒、出版發行、數字視頻等全要素多業態體系,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演藝湘軍”等知名品牌。數據顯示,長沙現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2.32萬家,約占全省的37%,從業人員達30.69萬人;規模以上文化企業近1000家,約占全省的1/3。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525.09億元,同比增長6.4%。全市文化產業、旅游產業雙雙成為千億產業,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長沙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逆勢上揚,獲得國辦督查激勵躋身國務院和省政府文化和旅游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城市。
今年,長沙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行動方案(2022—2026年)》,勾畫出了“文旅名城專項行動”的美麗藍圖長沙小程序開發大概費用:建設“博物館之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國家旅游休閑城市,打造“超級城市IP”,到2026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200億元以上,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000億元以上、接待國內外游客2億人次。
一座傳統與現代、典雅與時尚、文化與經濟交相輝映的文旅名城,在新時代矗立起更加動人的精神坐標和曼妙風姿。
文旅融合跨界,“網紅長沙”帶來青春向上力
隨著消費升級與文旅融合跨界發展的時代全面到來,長沙著力打造新的文旅消費場景,一躍成為“網紅城市”。近年來,長沙幾乎上榜了在線旅游平臺的各類榜單,已成旅游中轉站變成了旅游目的地。
今年以來,長沙文旅市場強勢復蘇。6月份至今,全市旅游飯店平均出租率達到75%左右,國際品牌酒店出租率普遍在80%以上。
近些年,長沙還經常登上“熱搜”長沙小程序開發大概費用:從橘子洲煙花、湘江兩岸燈光秀,到愛心紅綠燈、粉色斑馬線,再到“守護解放西”“送你一支瀏陽河”“坡子街派出所”……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發揮“城市+媒體”協作優勢,長沙抓住“情緒價值”,做足了城市營銷。
“夜色”璀璨,是大多數網友給長沙立的“flag”。
去湘江邊欣賞“一江兩岸”燈光秀,去解放西路縱情青春,去東瓜山大快朵頤,去音樂廳沉醉音符之間,去24小時書店看一本新書,去電競酒店線上激戰……豐富的消費選擇,延長了市民游客停留的時間,激發了文化創造,成為一種泛文旅消費的新業態。
早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出臺前,長沙就召開辦公會,專題研究夜經濟,聚焦夜間經濟,提出夜間經濟是城市競爭的新賽道、城市活力的新標志,要打造夜間經濟“升級版”。
8月6日,《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1-2022)》發布,長沙榮登中國夜經濟十強第二位。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稟賦,打造“24小時城市”,五一商圈、長沙市陽光壹佰鳳凰街、梅溪湖·梅瀾坊街區、紅星街區成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涌現出都正街、高正街、化龍池等一批與區域商圈發展相融合、具有帶動輻射功能的特色夜消費街區,以及諸多形成城市品牌的夜經濟載體和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夜經濟場景。
“景觀之上是生活,尋常生活客自來,萬丈紅塵最溫暖。”
長沙文和友成為具有創意場景的文旅商業綜合體。(長沙市天心區委宣傳部供圖)
長沙文旅融合的跨界,也讓長沙文旅混業經營時代正在到來:本地生活有品質和調性,外來游客就愿意來分享,把外來游客和本地居民融入共同消費市場。涌現了文和友、茶顏悅色、黑色經典等一批主客共享的網紅文旅新消費品牌。
作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近年來,長沙市深化文化和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頂層設計、平臺建設、文旅融合、品牌打造”,探索形成了“供給引導消費,創新驅動發展”的文旅消費長沙模式,為推動長沙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文旅消費力量。
“高貴不貴!”這是市民走進長沙音樂廳、梅溪湖大劇院的直觀感受。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石亮 攝
為了讓市民看得起國內外頂尖的音樂會和戲劇演出,長沙每年投入近3000萬元向長沙市音樂廳、梅溪湖大劇院等購買公共服務,確保每場自營演出均設置惠民票價。如“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演出最高票價不超過100元;公益類演出制定10至20元超低票價,或有針對性免費贈票。
“基本文旅消費有保障,多元文旅消費有選擇,高端文旅消費有供給。”長沙文旅供給實現了多層次的齊頭并進。
從五一商圈、陽光壹佰鳳凰街等國家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太平街等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不息的人流,到長沙市評選的十佳特色文旅小鎮、十佳文旅消費新場景等品牌文旅的驚艷眼球,從大王山文旅融合集聚區、泛馬欄山文創時尚休閑區的異軍突起,到南部融城生態文旅示范區、湘江古鎮群文化旅游區的創新蝶變,長沙把握大眾旅游、全域旅游的趨勢和潮流,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的文旅產業生態鏈,結合需求的變化,推進產品、業態和場景創新,持續催生“新品”。
青春向上的城市活力也不斷激發著消費的活力。2021年長沙市旅行社年新增52家,共515家;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3735元,占人均消費支出比例9.9%,分別較2020年、2019年增長24%、18.6%。
隨著首屆長沙市旅游發展大會即將舉辦,長沙文旅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堅持文旅牽引,推動文旅率先,奮力在‘強省會’戰略中當先鋒、打頭陣、顯作為。”長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長沙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潤葵表示,將按照“融入世界格局、對標國內先進、引領中部發展、強勁省會引擎”的思路,推動文化旅游全領域、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深度融合,基本建成人文特質鮮明、文旅吸引強勁、文旅消費旺盛、文化魅力彰顯的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國際旅游中心城市。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文化和旅游的鮮活畫卷已徐徐展開,色彩不斷豐富,長沙正以年輕的面貌與活力奮進新征程。
-
小程序重新開發(小程序 一次開發)
1尋找第三方小程序平臺小程序重新開發,注冊賬號密碼2挑選成品模板小程序重新開發,商城產品文章和視頻內容3進入編輯設缺薯旅計界面,點擊發布按鈕,填寫小程序APPID和APPSECRET4按...
-
烏鎮互聯網醫療新聞(烏鎮互聯網醫院,開啟互聯網醫院元年)
在昨天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上烏鎮互聯網醫療新聞,2020年“世界互聯網領先 科技 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舉行烏鎮互聯網醫療新聞,共發布了15項世界互聯網領先...
-
新聞周刊互聯網買菜那期(新聞周刊互聯網買菜那期是哪一期)
互聯網買菜風靡背后,是新聞周刊互聯網買菜那期我國生鮮電商新聞周刊互聯網買菜那期的異軍突起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 06...
-
沽源網站建設案例(沽源縣創源投資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基礎信息模塊基礎信息發布系統沽源網站建設案例,方便網站管理員對企業信息模塊沽源網站建設案例的維護包括子菜單的自行定義圖文發布系統網站建設整站核心系統,三級分類,結合公...
-
互聯網新聞正能量句子簡短(互聯網新聞正能量句子簡短英文)
傳遞社會正能量簡短句子 做人就像蠟燭一樣互聯網新聞正能量句子簡短,有一分熱互聯網新聞正能量句子簡短,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肖楚女 2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